|
在線水中油檢測儀通過特異性電極捕捉水體中油類物質的電化學信號實現實時監測,其日常運維與保養需圍繞電極性能、采樣系統通暢性、電路穩定性及環境適配性展開,通過定期檢查、清潔、校準與維護,減少部件損耗,避免檢測誤差,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確保長期穩定輸出精準數據。 
日常檢查是運維的基礎,需每日定時開展以排查潛在問題。首先檢查設備供電與運行狀態,確認電源指示燈、運行指示燈正常(無報錯閃爍),查看顯示屏數據是否穩定(無無規律波動、斷連),若出現數據中斷或報錯,需優先檢查電源線、信號線連接是否松動,排除接觸不良問題;其次檢查采樣系統,觀察采樣泵運轉是否平穩(無異常噪音、卡頓),采樣管路是否有破損、滲漏,若發現管路堵塞(如流速明顯下降),需及時標記待后續清理;最后檢查試劑儲備(若設備含輔助試劑模塊),確認試劑余量充足,試劑瓶無泄漏、變質(如渾濁、變色),避免因試劑不足或失效影響檢測。 電極維護是保障檢測精度的核心,需按周期開展清潔與活化。每日檢測結束后,需用專用清洗液(如低濃度中性洗滌劑)輕柔擦拭電極探頭表面,去除附著的油膜、懸浮物等雜質,再用純水沖洗干凈,避免雜質長期附著影響信號捕捉;每 1-2 周需對電極進行深度活化,按儀器說明書要求將電極浸入專用活化液中,靜置規定時間(通常為 2-4 小時),恢復電極活性,若電極使用超過 3-6 個月(或檢測精度持續下降),需檢查電極膜是否破損、老化(如膜表面出現裂紋、靈敏度降低),必要時更換同型號電極,更換后需重新校準確保性能達標。此外,需避免電極劇烈碰撞、摔落,存放時需置于專用保護套中,防止電極膜損壞。 采樣系統保養需重點關注管路通暢與防污染。每周需對采樣管路進行沖洗,用純水或專用管路清洗劑循環沖洗 2-3 次,清除管路內殘留的油類物質與雜質,避免管路堵塞或交叉污染;每月需檢查采樣泵膜片、密封圈等易損件,若發現膜片老化(如彈性下降、滲漏)、密封圈變形,需及時更換,確保泵體密封性與抽吸力;若設備配備預處理模塊(如過濾裝置),需每 3-7 天更換濾芯(或清洗濾網),防止懸浮物堵塞濾芯導致采樣量不足,影響檢測代表性。 電路與輔助模塊維護需定期核查穩定性。每兩周需檢查儀器內部電路接線端子是否松動,用干燥毛刷清理散熱孔、電路板表面的灰塵,避免灰塵堆積導致散熱不良或電路短路;若設備含溫控模塊(如恒溫反應腔),需每月驗證溫控精度,將溫度計放入溫控區域,確認實際溫度與設定溫度偏差≤±1℃,若偏差過大,需調整溫控參數或聯系廠家檢修;數據傳輸模塊需每月測試通信穩定性,檢查與云端平臺的數據同步是否正常(無數據延遲、丟失),若出現通信故障,需排查網絡連接或重啟通信模塊。 定期校準與性能驗證需按規范執行,確保數據可靠。每 1-2 個月需開展單點校準,選取接近實際監測濃度的油類標準溶液,注入檢測系統,驗證設備檢測值與標準值偏差是否≤±8%,若偏差超標,需調整電極靈敏度或重新繪制標準曲線;每 3 個月需開展多點校準,選取 3-5 個覆蓋設備量程的標準溶液,測定吸光度(或電化學信號)并繪制標準曲線,確保線性相關系數 R2≥0.999,同時進行空白校準,消除本底干擾;校準后需用實際水樣與實驗室檢測結果進行比對,驗證數據一致性,若比對偏差過大,需排查電極狀態或采樣系統問題。 環境管控與長期停用保養需同步關注。設備需始終置于溫度 15-30℃、濕度≤70% 的無腐蝕性氣體環境中,避免陽光直射、強振動或靠近火源,防止環境因素影響部件性能;若設備長期停用(超過 1 個月),需先清潔電極與采樣系統,排空管路內殘留水樣,關閉電源后覆蓋防塵罩,每月開機預熱 1 小時,檢查各模塊運行狀態,防止部件因長期閑置受潮或性能退化。 綜上,在線水中油檢測儀的日常運維與保養需形成 “每日檢查 - 定期維護 - 規范校準 - 環境適配” 的閉環管理,通過精細化操作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確保設備始終處于良好運行狀態,為水體中油類物質的實時監測提供精準、可靠的數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