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水中油檢測儀通過電極感知水體中油分濃度并轉化為電信號,實現實時監測,其日常基礎維護需圍繞 “保障電極活性、確保管路通暢、維持設備穩定、校準數據精度” 展開,通過定期檢查與清潔,規避油分附著、管路堵塞、部件老化等問題,確保儀器長期輸出可靠檢測數據。 電極系統維護是核心環節,需重點保障電極敏感區域的活性與清潔度。首先需定期清潔電極探頭:每日或每兩日(根據水樣油污濃度調整),切斷儀器采樣系統后,取出電極探頭,用無離子水沖洗表面殘留的油膜與雜質,若探頭表面附著頑固油垢,可用蘸有少量中性洗滌劑(如稀釋后的洗潔精)的無絨軟布輕輕擦拭,隨后用無離子水徹底沖洗干凈,避免洗滌劑殘留影響電極響應;清潔后需檢查電極敏感膜是否完好,若出現劃痕、破損或老化(如膜表面失去光澤),需及時更換同型號電極,確保檢測靈敏度。其次需定期活化電極:每 1-2 周,將電極浸泡在專用活化液中(按儀器說明書要求選擇適配活化液),浸泡時間通常為 2-4 小時,激活電極敏感膜的離子交換能力,避免長期使用導致的電極響應遲緩;活化完成后用無離子水沖洗電極,晾干后重新安裝,安裝時需確保電極與主機接口密封良好,防止水樣滲漏影響檢測。 管路系統維護需確保進樣、反應及排廢管路的通暢,避免油分與雜質堵塞。每日需檢查管路是否存在彎折、破損:觀察進樣管、反應管、排廢管的外觀,若發現管路變形、接口松動或管壁出現裂紋,需及時更換新管路,更換時需選擇耐油、耐腐蝕的專用管路(如聚四氟乙烯管路),確保與儀器適配;同時需定期沖洗管路:每 2-3 日,啟動儀器自帶的 “管路清洗” 功能,用無離子水或專用清洗液(如含表面活性劑的清洗液)循環沖洗管路 10-15 分鐘,清除管路內殘留的油分與沉積物,若管路堵塞(表現為進樣速度變慢、排廢不暢),可通過注射器抽取無離子水反向沖洗管路,或使用專用管路疏通器(如細軟毛刷)輕柔清理,避免用力過猛損壞管路。 設備狀態檢查需覆蓋電源、電路及輔助部件,維持儀器整體穩定運行。每日開機前需檢查電源供給:確認外部供電電壓(交流或直流,按儀器要求)穩定在額定范圍內,電源線路無破損、接頭無松動,若使用備用電池,需檢查電池電量是否充足(通過儀器顯示屏查看電池狀態),電量不足時及時充電或更換;同時檢查儀器指示燈與顯示屏:開機后觀察電源燈、運行燈是否正常亮起,顯示屏是否無報錯提示(如 “管路壓力異常”“電極未連接”),若出現報警,需立即排查對應故障(如管路堵塞、電極接觸不良),待故障排除后再啟動檢測。每周需檢查儀器散熱與密封:清理主機外殼及散熱孔的灰塵,確保散熱通暢,避免內部電路因高溫老化;檢查儀器采樣口、反應池的密封膠圈是否老化、變形,若出現密封不良(如采樣口漏水),需更換新膠圈,防止水樣泄漏腐蝕內部部件。 試劑管理需保障試劑的有效性與適配性,避免因試劑問題影響檢測。首先需定期檢查試劑余量:每日查看試劑瓶內的試劑(如緩沖劑、掩蔽劑,若儀器需試劑輔助檢測)液位,當液位低于規定下限(通常為試劑瓶容積的 1/5)時,及時補充同批次、同規格的專用試劑,補充時需避免試劑污染,不得將不同批次試劑混合使用,防止成分沖突影響反應效果。其次需規范存儲試劑:未開封試劑需按說明書要求存儲(如陰涼避光處、冷藏環境),避免高溫、強光導致試劑變質;已開封試劑需密封保存,每次取用后擰緊試劑瓶瓶蓋,防止試劑揮發或吸潮,同時記錄試劑開封時間,超過有效期(通常為開封后 1-3 個月,具體參考試劑說明)的試劑需及時報廢,不得繼續使用。 數據校準與記錄需定期開展,確保檢測精度。每 1-2 周需進行單點校準:使用已知濃度的水中油標準溶液(濃度接近儀器常用量程的中間值),按儀器操作流程進行校準,對比校準結果與標準值的偏差,若偏差超出 ±5%,需調整校準參數或重新進行多點校準(選取 3-5 個濃度梯度的標準溶液),建立新的標準曲線;校準完成后需記錄校準時間、標準溶液信息、校準偏差、操作人員等信息,形成校準檔案。每日需記錄儀器運行數據:包括檢測值、采樣頻率、設備狀態(如是否出現報警)、維護內容(如電極清潔、管路沖洗),便于后續追溯設備運行狀態,若發現檢測數據持續波動或偏差增大,可通過維護記錄排查問題原因(如未及時清潔電極、試劑過期)。 此外,日常維護中需注意安全防護:操作時佩戴耐油手套,避免手部接觸油污與試劑;清理排廢管路時,需將廢液收集至專用容器,按環保要求處理,不得直接排放;若儀器出現復雜故障(如電路主板異常、電極無響應),非專業人員切勿自行拆解,需聯系廠家技術支持,由專業人員維修,確保維護操作安全且不擴大故障。通過系統化的日常基礎維護,可大幅延長在線水中油檢測儀的使用壽命,保障其在水質監測中的穩定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