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錳監測儀的比色池是光學檢測的核心單元,長期使用后易殘留錳檢測試劑(如顯色劑、氧化劑)、水樣中的懸浮物或金屬氧化物,導致比色池透光性下降,引發檢測數據偏差。規范的比色池清洗流程需兼顧清潔效果與部件保護,通過分階段操作去除污染物,恢復比色池光學性能,保障監測數據準確性。 首先,做好清洗前的準備工作。清洗前需暫停監測儀運行,關閉進樣與試劑輸送閥門,防止清洗過程中水樣或試劑流入比色池;準備專用清洗液(根據污染物類型選擇,如中性洗滌劑溶液、稀鹽酸溶液或專用光學部件清洗劑)、純化水、軟質清洗毛刷(刷頭材質為尼龍或海綿,避免劃傷比色池內壁)、無塵擦拭布及廢液收集容器;穿戴防護手套與護目鏡,若使用酸性清洗液,需額外準備應急中和劑,防止清洗液接觸皮膚造成損傷;同時查閱儀器說明書,確認比色池材質耐受范圍(如是否耐酸、耐堿),避免選用腐蝕性過強的清洗液導致部件損壞。 其次,執行分步驟清洗操作。第一步為廢液排空,打開比色池底部的排液閥,將池內殘留的試劑與水樣完全排入廢液容器,關閉排液閥后,向比色池內注入少量純化水,輕輕晃動后再次排空,初步去除易脫落的殘留污染物;第二步為浸泡清洗,根據污染物附著程度,向比色池內注入適量清洗液,確保液面完全覆蓋池壁,浸泡時間按清洗液說明控制(通常為 5-15 分鐘),若污染物較頑固,可適當延長浸泡時間,但需避免超出材質耐受時長;第三步為輕柔刷洗,浸泡完成后,用軟質毛刷緩慢伸入比色池內,沿池壁順時針或逆時針輕輕刷洗,重點清潔池壁與光路接觸面,避免用力過猛導致池壁劃痕,刷洗后打開排液閥排空清洗液;第四步為純化水沖洗,向比色池內注入純化水,反復沖洗 3-5 次,每次沖洗后徹底排空,直至排出的純化水清澈透明,且 pH 值與初始純化水一致(可用 pH 試紙檢測),確保無清洗液殘留;第五步為干燥處理,關閉排液閥,向比色池內注入少量無水乙醇(若材質允許),輕輕晃動后排空,利用乙醇揮發性加速池內干燥,或用潔凈的壓縮空氣(經濾塵處理)緩慢吹入比色池,去除殘留水分,避免水分影響后續光學檢測。 再者,完成清洗后的驗證與復位。清洗后需檢查比色池內壁是否潔凈、有無劃痕或破損,若仍有殘留污染物,需重復上述清洗步驟;將比色池重新安裝至儀器檢測單元,確保安裝位置準確,光路對準無偏移;啟動儀器的 “空白校準” 功能,用純化水作為空白樣進行檢測,觀察儀器顯示的吸光度值是否接近零且穩定,若吸光度超出允許范圍(通常為 ±0.001Abs),需重新檢查清洗效果或排查光路是否正常;驗證合格后,恢復監測儀的進樣與試劑輸送,啟動正常監測程序,觀察初始檢測數據是否穩定,確認清洗流程未對儀器檢測性能造成影響。 最后,做好清洗記錄與維護總結。記錄清洗日期、清洗液類型、浸泡時間、清洗步驟及驗證結果,納入儀器維護檔案,便于后續追溯清洗效果與調整清洗周期;根據清洗頻率與污染物附著情況,總結適合該監測儀的清洗周期(通常建議每周 1-2 次,若水樣濁度高可適當加密);同時注意清洗液的回收處理,不可隨意排放,尤其是酸性或堿性清洗液,需經中和達標后再處理,避免污染環境。 通過規范執行上述清洗流程,可有效去除在線錳監測儀比色池內的殘留污染物,保障比色池透光性與光學性能穩定,減少檢測誤差,為水體錳含量的精準監測提供可靠的硬件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