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式六價鉻測定儀依賴特異性試劑(如二苯碳酰二肼試劑、酸性介質試劑等)與水樣中六價鉻的顯色反應實現檢測,試劑使用的規范性直接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與操作安全性。需從試劑認知、準備、操作、儲存及安全防護多環節建立標準流程,具體指南如下: 
首先,明確試劑特性與適配要求,奠定使用基礎。臺式六價鉻測定儀常用試劑多具有特定化學屬性:顯色劑(如二苯碳酰二肼)易氧化變質,需避光儲存;酸性介質(如硫酸、磷酸溶液)具有腐蝕性,需防泄漏;部分試劑(如掩蔽劑)需在特定 pH 范圍發揮作用,需嚴格匹配檢測方法要求。使用前需核對試劑型號與儀器適配性,確認試劑名稱、濃度與檢測方法(如國標法、行業標準法)一致,避免因試劑錯用導致顯色異常或數據偏差;同時檢查試劑外觀,若發現顯色劑變色、酸性試劑渾濁或有沉淀,需立即更換新試劑,不可繼續使用。 其次,做好使用前準備工作,保障操作有序。需提前準備專用實驗器具,包括潔凈的移液管、容量瓶、比色管(均需無六價鉻污染,使用前用稀硝酸浸泡后沖洗晾干)、試劑滴瓶(貼好試劑標簽,避免混淆);實驗臺面需清潔干燥,遠離火源、食品與飲用水,同時備好應急物品(如中和劑、醫用紗布、護目鏡)。按檢測需求計算試劑用量,避免過量取用造成浪費或污染;若試劑為濃縮液,需按說明書比例用無六價鉻超純水稀釋,稀釋過程中需緩慢攪拌,防止試劑飛濺,稀釋后立即密封保存,標注稀釋日期與濃度,確保試劑濃度精準。 再者,規范試劑操作流程,確保檢測精準。取樣后需先調節水樣 pH 值至適宜范圍(通常為 1-3,具體按試劑要求),再按順序添加試劑:先加入酸性介質試劑,輕輕搖勻水樣,為顯色反應提供酸性環境;靜置片刻后加入顯色劑,每加完一種試劑需蓋緊比色管蓋子,顛倒搖勻 3-5 次,確保試劑與水樣充分混合;加入顯色劑后需嚴格控制反應時間(通常為 5-15 分鐘),在避光處靜置,避免強光照射影響顯色效果,期間不可劇烈震蕩或反復開蓋,防止試劑揮發或外界污染。移取試劑時需使用校準合格的移液器具,確保移液體積準確,若試劑滴灑至臺面或器具外,需立即用中和劑處理后清理,避免殘留試劑腐蝕臺面或造成交叉污染。 然后,強化試劑儲存管理,延長使用壽命。未開封試劑需按說明書要求儲存:顯色劑需避光、低溫(通常為 2-8℃)儲存,防止氧化;酸性試劑需常溫、密封儲存,避免與堿性物質混放;掩蔽劑等特殊試劑需單獨存放,標注儲存條件。已開封試劑需盡快使用,每次取用后立即蓋緊瓶蓋,防止試劑吸潮、揮發或受污染;稀釋后的試劑儲存周期通常較短(如 7-15 天),需在保質期內使用完畢,過期試劑需按危廢處理規范收集,集中交由專業機構處置,嚴禁隨意傾倒或排放,避免污染環境。 最后,落實安全防護措施,保障操作安全。操作人員需全程佩戴耐酸堿手套、護目鏡,若試劑可能揮發,需佩戴防毒口罩或在通風櫥內操作,防止吸入有毒氣體;操作過程中保持手部清潔,嚴禁用手觸碰口鼻或揉眼,若試劑接觸皮膚,需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 15 分鐘,若接觸黏膜,需用生理鹽水沖洗后及時就醫;實驗結束后需立即清理器具,用無六價鉻超純水沖洗移液管、比色管等,晾干后收納,同時清潔實驗臺面,將剩余試劑按儲存要求放回原處,做好試劑使用記錄(包括使用日期、用量、剩余量),為后續試劑管理提供依據。 綜上,臺式六價鉻測定儀試劑使用需圍繞特性認知、準備、操作、儲存與安全展開,通過標準化流程確保試劑使用合規、檢測精準,同時保障操作人員安全與環境不受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