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COD檢測儀通過專用電極感知水樣中有機物氧化還原反應產生的電信號,實現 COD 濃度實時監(jiān)測。調試是確保儀器檢測精度與穩(wěn)定運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需按規(guī)范流程完成硬件檢查、參數配置與性能校準,避免因調試不當導致數據偏差或設備故障。 一、調試前準備工作 調試前需完成設備與環(huán)境的基礎核查。先確認檢測儀安裝符合要求:電極安裝位置避開水流死角,采樣管路連接牢固無泄漏,電源線與信號線接線正確(區(qū)分正負極、避免短路);清理儀器周邊環(huán)境,確保無強電磁干擾(如遠離大功率設備)、無腐蝕性氣體,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 15-30℃、濕度≤85%,符合儀器運行條件。 試劑與標準溶液準備需規(guī)范:配制符合儀器要求的電解質溶液(如硫酸溶液)、清洗溶液(中性清潔液),確保試劑純度達標;準備不同濃度的 COD 標準溶液(如低濃度 50mg/L、中濃度 200mg/L、高濃度 500mg/L),標準溶液需在有效期內,使用前搖勻并恢復至室溫,避免溫度波動影響調試精度。同時,準備專用工具(如萬用表、扳手、無塵軟布),并查閱儀器說明書,明確調試參數的標準范圍(如電極響應時間、信號放大系數)。 二、硬件系統(tǒng)調試 硬件調試聚焦電極與采樣系統(tǒng)的功能驗證。先接通儀器電源,進入自檢模式,觀察各模塊指示燈狀態(tài)(如電源燈、電極燈、泵體燈),確認無報錯提示;若自檢失敗,需排查電極接口是否松動、采樣泵是否卡堵,逐一解決硬件故障后重新自檢。 電極調試需分步驟進行:先將電極浸泡在電解質溶液中活化(活化時間按說明書要求,通常為 30-60 分鐘),活化后用萬用表檢測電極輸出信號,確認信號值在標準范圍(如 0-5V),無異常漂移;再檢查電極膜是否完好(無劃痕、氣泡),若電極膜破損需更換新電極。采樣系統(tǒng)調試需驗證管路通暢性:啟動采樣泵,觀察水樣輸送速度是否穩(wěn)定(符合儀器推薦流量,如 0.5-2L/min),若流量異常,需調整泵體壓力或清理管路雜質,確保水樣均勻進入檢測腔。 三、參數設置與校準 參數設置需依據檢測需求與儀器標準配置。進入儀器操作界面,設置基礎參數:檢測量程(匹配實際水樣 COD 濃度范圍)、信號采樣間隔(如 1 分鐘 / 次)、數據單位(mg/L),并開啟溫度補償功能(若儀器支持),避免溫度影響檢測結果;同時設置報警閾值(如 COD 上限值、下限值),確保濃度異常時能及時預警。 性能校準是調試核心,需完成零點校準與跨度校準。零點校準:將采樣管路接入空白水樣(如無有機物的純水),啟動 “零點校準” 模式,儀器自動采集空白水樣信號,設定為 “COD 0mg/L”,校準完成后查看零點偏差(應≤±2mg/L),偏差超標需重新清潔電極后再次校準。跨度校準:分別接入低、中、高濃度 COD 標準溶液,依次啟動 “跨度校準”,儀器自動調整信號與濃度的對應關系,生成校準曲線;校準曲線線性相關系數需≥0.995,若系數不達標,需檢查標準溶液濃度是否準確、電極是否活化充分,排除問題后重新校準。 四、試運行與驗證 調試完成后需進行試運行,驗證儀器長期穩(wěn)定性。將采樣管路接入實際水樣,連續(xù)運行 24 小時,記錄每小時的 COD 檢測數據,觀察數據波動幅度(應≤±5%),若波動過大,需排查采樣系統(tǒng)是否漏氣、電極是否受污染,及時優(yōu)化調試參數。 同時進行準確性驗證:抽取實際水樣,用實驗室國標方法(如重鉻酸鉀法)檢測 COD 濃度,與儀器檢測值對比,偏差需≤±10%,符合要求則調試合格;若偏差超出范圍,需重新校準儀器或檢查電極性能,直至準確性達標。試運行結束后,保存調試參數與校準記錄,整理調試報告(含硬件狀態(tài)、校準曲線、驗證結果),為后續(xù)維護提供依據。 五、調試注意事項 調試過程中需避免隨意修改未明確的參數(如電路板電阻、電容值),防止損壞儀器;校準用標準溶液需現配現用,不可重復使用,避免濃度變化影響校準精度;操作人員需佩戴防護手套,避免直接接觸電極膜與化學試劑,確保安全。調試完成后,用清洗溶液沖洗采樣管路與檢測腔,清除殘留標準溶液,防止管路堵塞,為儀器正式運行做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