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氯快速檢測測試包憑借便攜、高效的優勢,廣泛應用于飲用水、泳池水、工業廢水等場景的余氯濃度初篩,其檢測結果準確性直接依賴規范的操作流程。使用需遵循 “準備 - 取樣 - 反應 - 判讀” 的邏輯,嚴格把控各環節操作細節,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檢測偏差,確保滿足水質安全快速篩查的需求,符合余氯檢測相關技術規范。 一、使用前準備與狀態核查 使用前需完成測試包狀態檢查與輔助工具準備,為檢測奠定基礎。首先核查測試包完整性與有效性:確認測試包外包裝無破損、無漏液,內部分裝的試劑管(或試劑片)、采樣杯、比色卡等組件齊全;查看試劑保質期,禁止使用超過有效期或開封后超期(通常開封后 1 個月內)的試劑,若試劑出現結塊、變色、分層等變質現象,需立即更換新測試包。其次準備輔助工具:根據測試包要求準備無余氯水(如煮沸冷卻后的蒸餾水,用于空白對照或清洗)、計時器(精確至秒,控制反應時間)、一次性手套(避免手部汗液或污染物污染樣品),若檢測水樣溫度過低或過高,需準備溫度計,確保水樣溫度符合測試要求(通常為 15-25℃)。此外,閱讀測試包說明書,明確試劑添加順序、反應時間、判讀標準等關鍵參數,避免因操作步驟混淆導致檢測失敗。 二、水樣采集與預處理 規范采集水樣是確保檢測代表性的關鍵,需避免水樣污染或余氯損耗。水樣采集時,選擇清潔、干燥的專用采樣杯(測試包配套或潔凈無余氯的容器),采集前用待檢測水樣潤洗采樣杯 2-3 次,去除杯壁殘留的雜質或無余氯水;采集水樣時需快速接取,避免水樣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防止余氯揮發導致濃度降低),采樣體積需嚴格遵循說明書要求(如 10mL 或 25mL),液面需與采樣杯刻度線平齊,誤差不超過 ±0.5mL。若水樣渾濁或含懸浮雜質,需用測試包配套的濾膜過濾(或靜置片刻取上清液),避免雜質吸附余氯或干擾顯色反應;若水樣 pH 值超出試劑反應適宜范圍(通常為 6-8,具體以說明書為準),需用配套的 pH 調節劑(酸性或堿性)少量多次調節,每次調節后用 pH 試紙確認 pH 值,防止 pH 值異常影響余氯與試劑的反應效率。 三、試劑添加與反應控制 試劑添加需精準控制劑量與順序,同時嚴格把控反應條件,確保反應充分且穩定。按說明書規定的順序添加試劑:若為試劑管型測試包,將定量水樣緩慢倒入試劑管中(避免液體濺出),蓋緊試劑管蓋;若為試劑片型,將試劑片放入采樣杯的水樣中,用潔凈玻璃棒輕輕攪拌至試劑完全溶解(禁止用手直接接觸試劑或攪拌棒)。試劑添加劑量需準確:使用測試包自帶的專用滴管(或固定劑量試劑管)添加液體試劑,每滴試劑需完全滴入水樣中,避免滴加時藥液掛壁或滴漏;若試劑為粉末狀,需確保全部倒入水樣,無殘留于包裝內。反應控制方面,需用計時器記錄反應開始時間,嚴格遵循說明書規定的反應時長(通常為 3-10 分鐘),反應期間禁止晃動或加熱水樣,避免環境溫度劇烈變化(如陽光直射、靠近熱源),防止影響反應速率或導致顯色不穩定;若反應過程中出現異常(如無顯色、顯色過快或過慢),需停止檢測,重新核查水樣預處理、試劑狀態,更換新測試包重試。 四、結果判讀與記錄 準確判讀結果并規范記錄,是保障檢測數據可追溯的重要環節。判讀需在反應時間結束后立即進行,避免超過規定判讀窗口(通常為反應結束后 5 分鐘內)導致顏色褪去或加深。判讀時,將裝有反應液的容器(試劑管或采樣杯)與標準比色卡并排放置,置于自然光或白色 LED 燈下(避免強光直射或昏暗環境),視線與比色卡、反應液保持水平,逐階對比反應液顏色與比色卡色塊的深度,選擇最接近的色塊對應的濃度值作為檢測結果;若反應液顏色介于兩個色塊之間,取中間濃度值(或按說明書規定的估算方法計算),禁止主觀臆斷或隨意選取濃度值。判讀完成后,需詳細記錄檢測信息:包括檢測日期、水樣來源、水樣溫度、測試包批號與有效期、檢測結果及異常情況(如顯色異常、水樣預處理情況),記錄需清晰準確,納入檢測檔案保存。檢測結束后,將使用過的試劑管、采樣杯等按危險廢物規范處置(如密封后交由專業機構處理),禁止隨意丟棄,同時清潔雙手,避免試劑殘留接觸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