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氨氮測定儀通過比色皿承載顯色后的氨氮反應液,利用光學系統檢測吸光度以計算氨氮濃度,比色皿的潔凈度、完整性直接決定光學檢測的準確性。若比色皿清潔不徹底、維護不當,易引發吸光度偏差、數據重復性差等問題,進而導致氨氮濃度檢測結果失真,影響水質評價與污染防控決策。需明確比色皿清潔維護對數據準確性的核心影響,同時規范操作流程,確保檢測結果可靠。 一、比色皿清潔不徹底對數據準確性的干擾 比色皿內壁殘留污染物會直接影響光的透過與吸收,導致檢測數據偏離真實值,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其一,殘留試劑與樣品干擾:前次檢測后,比色皿內壁若殘留氨氮反應液(含顯色劑、氨氮化合物),再次使用時會與新樣品反應,形成額外有色物質,導致吸光度偏高,最終計算出的氨氮濃度虛高;若殘留酸性或堿性清洗液,會改變新樣品的 pH 值,影響顯色反應效率,造成吸光度偏低或顯色異常,引發濃度檢測值偏低。其二,顆粒物與污漬遮擋:比色皿內壁附著的灰塵、懸浮顆粒或干涸的樣品殘渣,會散射或反射檢測光線,減少有效透光量,使儀器誤判吸光度升高,對應氨氮濃度檢測結果偏大;若污漬分布不均,還會導致同一濃度樣品多次測量的吸光度波動劇烈,數據重復性差(相對偏差超過 ±5%),無法滿足檢測精度要求。其三,有機污染物吸附:長期檢測含高有機物的水樣后,比色皿內壁易吸附有機物膜,該膜會選擇性吸收特定波長的檢測光(氨氮檢測常用 420nm 左右波長),導致吸光度測量值系統性偏差,且偏差隨使用次數累積,若不及時清潔,會使檢測數據持續偏離真實值,失去參考意義。 二、比色皿維護不當引發的檢測誤差 比色皿的物理損傷與儲存不當,會破壞其光學特性與結構完整性,間接影響數據準確性。一方面,物理損傷導致光學性能下降:比色皿若出現劃痕(尤其是內壁)、裂紋或透光面磨損,會改變光線傳播路徑,增加光的散射損失,使檢測到的吸光度低于真實值,對應氨氮濃度計算結果偏低;若比色皿出現變形(如受熱或擠壓導致的容積變化),會使反應液體積與儀器設定的光學檢測路徑不匹配,導致吸光度測量偏差,例如容積變大時,反應液厚度增加,吸光度偏高,濃度檢測值虛高。另一方面,儲存不當加速性能退化:比色皿長期暴露在潮濕環境中,易滋生霉菌或吸附灰塵,使用前若僅簡單沖洗,無法徹底去除污染物;若儲存時與腐蝕性試劑(如強酸、強堿)接觸,會腐蝕比色皿透光面(如石英材質比色皿長期接觸氫氟酸會受損),降低透光率,導致吸光度測量精度下降;若多個比色皿堆疊存放,易造成透光面劃傷或密封性能下降(帶蓋比色皿),進一步加劇檢測誤差。 三、規范比色皿清潔與維護的操作要點 為消除上述影響,需建立標準化的比色皿清潔與維護流程,保障其光學性能與結構完好。清潔方面,需分步驟開展:使用后立即用自來水沖洗比色皿內壁,去除大部分殘留反應液;再用無離子水沖洗 2-3 次,避免自來水殘留的礦物質沉積;若內壁有頑固污漬或有機物膜,可用稀釋的中性清潔劑(如 5% 洗潔精溶液)浸泡 10-15 分鐘,用專用軟毛刷(刷頭無劃痕)輕柔刷洗內壁,禁止使用硬毛刷或砂紙,防止劃傷;清潔后用無離子水徹底沖洗,最后用無塵紙巾吸干外壁水分(避免擦拭內壁),倒置晾干或放入烘干箱(溫度≤60℃,避免高溫變形)烘干。維護方面,需注重日常保護與儲存:使用時輕拿輕放,避免碰撞或擠壓,檢測時確保比色皿與儀器比色槽匹配,無晃動或偏移;定期檢查比色皿的完整性(每月 1 次),對有劃痕、裂紋或變形的比色皿及時更換;儲存時將比色皿放入專用的比色皿盒(內墊軟泡沫),置于干燥、避光、陰涼的環境中,避免與腐蝕性物質同柜存放,且不同材質的比色皿(如玻璃、石英)分開儲存,防止相互磨損。此外,每次使用前需檢查比色皿的潔凈度,若發現內壁有污漬,需重新清潔后再使用,確保比色皿始終處于最佳光學狀態,為氨氮檢測數據的準確性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