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氨氣敏檢測儀電極作為氣體濃度檢測的核心部件,長期使用易受環境濕度、氣體雜質影響導致性能漂移,定期校準是保障檢測精度的關鍵。校準需嚴格遵循規范流程,圍繞零點校準、量程校準等核心環節開展,確保電極響應準確匹配實際氣體濃度。 
一、校準前準備工作 校準前需做好設備與環境準備,首先確認檢測儀處于停機狀態,斷開與采樣系統的連接,避免待檢測氣體干擾校準過程。檢查電極外觀,確保電極膜無破損、污染或老化,若存在污漬需用專用清潔液輕柔擦拭,干燥后再進行校準。準備校準所需材料,包括符合標準濃度的零氣(如高純氮氣,氨氣濃度低于 0.1ppm)、已知準確濃度的標準氨氣(濃度需覆蓋檢測儀常用量程,通常選擇滿量程的 20%-80%),以及校準專用連接管路、流量計等配件。同時,調節校準環境溫度至 20-25℃、濕度至 40%-60%,避免溫濕度劇烈波動影響電極響應穩定性,若環境條件不達標,需借助恒溫恒濕設備調控。 二、零點校準操作 零點校準旨在消除電極基線漂移影響,首先將零氣通過專用管路接入檢測儀進氣口,確保管路連接緊密無泄漏,調節流量計使零氣流量穩定在設備規定范圍(通常為 0.5-1L/min)。啟動檢測儀的零點校準模式,讓零氣持續通入電極檢測室,待檢測儀顯示數值穩定(通常需 5-10 分鐘,數值波動不超過 ±0.1ppm)后,執行零點校準程序,將當前檢測值設定為零點。校準過程中需實時觀察數值變化,若數值持續漂移無法穩定,需排查零氣純度是否達標、管路是否存在泄漏,或電極是否存在老化,排除問題后重新進行零點校準。 三、量程校準操作 量程校準需基于零點校準完成且數據穩定的前提,首先關閉零氣供應,切換至標準氨氣氣源,確保標準氣體濃度與檢測儀量程匹配。連接標準氣體管路,調節流量計至規定流量,待氣體平穩通入檢測室后,等待電極響應穩定,通常需 10-15 分鐘,直至檢測儀顯示數值不再變化。此時對比檢測儀顯示值與標準氣體實際濃度,若偏差在允許范圍內(通常不超過 ±2% 滿量程),則量程校準合格;若偏差超出范圍,需進入設備校準界面,按標準氣體濃度調整電極靈敏度參數,直至顯示值與標準值一致。調整后需保持標準氣體通入狀態 5 分鐘,確認數值穩定無漂移,避免參數調整后出現反彈。 四、校準結果驗證 完成零點與量程校準后,需進行結果驗證以確保校準有效性。首先再次通入零氣,檢測零點數值是否回歸至 0±0.1ppm,若偏離需重新進行零點校準;隨后通入另一濃度的標準氨氣(與量程校準濃度不同,建議選擇量程的中間值),觀察檢測儀顯示值與標準值的偏差,若偏差仍在允許范圍內,說明校準結果可靠。驗證過程中需記錄校準時間、零氣純度、標準氣體濃度、校準前后數值等關鍵信息,形成校準記錄,若驗證發現數值偏差過大,需排查校準操作是否規范、標準氣體是否過期,必要時更換標準氣體或電極后重新校準。 五、校準后處理與維護 校準完成后,斷開標準氣體與零氣連接,將檢測儀重新接入采樣系統,啟動設備并觀察實時檢測數據,確認數值穩定無異常。對校準過程中使用的管路、流量計進行清潔,去除殘留氣體,避免污染后續檢測樣品;同時檢查電極連接是否牢固,密封是否完好,防止氣體泄漏影響檢測。根據設備說明書要求,設定下次校準周期(通常為 3-6 個月,若檢測環境惡劣需縮短周期),并將校準記錄歸檔保存,便于后續設備維護與數據追溯。此外,校準后需密切關注檢測儀運行狀態,若發現數值頻繁漂移,需提前進行校準,確保電極始終處于準確檢測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