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水具有成分復雜、懸浮物多、腐蝕性強等特點,易導致在線氨氮檢測儀出現電極污染、管路堵塞、數據漂移等問題。為保障設備持續穩定運行與檢測數據準確,需結合工業場景特性,執行針對性的維護流程,重點關注以下核心環節。 一、電極專項維護:防范污染與性能衰減 電極是檢測核心部件,需定期開展清潔與活化。每日需檢查電極表面是否附著油污、懸浮物或結垢,若發現污染,需用專用清洗劑(如弱酸性溶液)輕柔擦拭電極膜,避免刮傷敏感涂層;每周需進行電極活化處理,按說明書要求將電極浸泡于專用活化液中,恢復電極響應靈敏度,防止因工業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有機物吸附導致電極鈍化。同時,每月需檢查電極內充液液位,若低于規定刻度,需及時補充同型號內充液,確保電極電勢穩定;每 3-6 個月根據電極使用狀態與檢測數據穩定性,評估是否需要更換電極,避免因電極老化導致檢測誤差增大。 二、管路系統維護:避免堵塞與腐蝕 工業廢水含有的懸浮物、沉淀物易堵塞進樣管路與流通池,需建立定期清潔機制。每日需檢查進樣管路是否通暢,若發現流量減小或壓力異常,需用高壓清水反向沖洗管路,或使用專用管路清洗劑(適配廢水 pH 特性,避免腐蝕管路)浸泡疏通;每周需拆解流通池,清除內壁附著的雜質與沉積物,并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后重新安裝,確保水樣流通順暢。此外,需每月檢查管路接口密封性,更換老化的密封墊片,防止廢水滲漏;每季度評估管路腐蝕情況,對接觸強腐蝕性廢水的管路(如 PVC、PTFE 材質),若出現管壁變薄、開裂,需及時更換,避免因管路破損導致水樣泄漏或污染。 三、設備校準與參數核查:保障數據準確性 受工業廢水成分波動影響,設備需加強校準頻率。每周需進行零點校準,使用無氨去離子水作為空白樣,校正電極零點漂移;每兩周需進行量程校準,采用與工業廢水氨氮濃度相近的標準溶液,調整設備量程參數,確保檢測范圍適配實際水樣濃度。同時,每日需核查設備關鍵參數,如溫度補償值、pH 補償值是否與廢水實際工況匹配,若工業廢水溫度、pH 波動較大,需根據實時監測數據微調補償參數,避免環境因素導致檢測偏差。校準過程需詳細記錄校準時間、標準溶液濃度、校準前后數據,形成校準檔案,便于追溯與問題排查。 四、系統功能與環境維護:強化設備穩定性 定期檢查設備硬件與軟件功能,每日啟動設備自檢程序,確認蠕動泵、閥門、攪拌裝置運行是否平穩,有無異常噪音或卡滯,若發現泵管老化、閥門密封不良,需及時更換配件;每周檢查數據存儲與傳輸功能,確保檢測數據實時上傳無丟失,軟件系統無報錯,若出現數據傳輸中斷,需排查通訊模塊與網絡連接,及時恢復數據鏈路。此外,需優化設備安裝環境,工業現場需加裝防塵、防腐防護罩,避免粉塵、腐蝕性氣體侵蝕設備電路;夏季高溫時需開啟散熱裝置,冬季低溫時需采取保溫措施,防止設備內部元件因溫度驟變損壞,確保設備運行環境溫度穩定在 5-40℃范圍內。 五、應急維護與記錄管理:快速響應與追溯 建立應急維護機制,若設備突發故障(如電極無響應、管路完全堵塞),需立即停機,排查故障原因,優先更換備用電極或管路,恢復設備運行,避免監測中斷;故障處理后需分析故障誘因,針對性優化維護頻率(如懸浮物含量高的廢水需增加管路清潔次數)。同時,需建立完整的維護記錄,每日記錄設備運行狀態、檢測數據波動情況,每周記錄清潔、校準內容,每月匯總維護問題與處理結果,通過數據分析識別設備故障高發點,持續優化維護方案,適配工業廢水場景的動態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