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自動監測微型站通過集成化設計實現水質參數的連續自動監測,其工作流程涵蓋樣品采集、預處理、試劑反應、檢測分析、數據處理及系統維護等環節,各步驟緊密銜接,形成閉環監測體系,確保監測數據的實時性與準確性。 
一、樣品采集環節 系統通過潛水泵或自吸泵從監測水體中抽取樣品,采樣泵的啟動由程序定時控制或根據外部觸發信號執行,流量穩定在預設范圍內以保證樣品代表性。采樣管路采用耐腐蝕材料,避免對水樣造成污染或吸附,管路末端配備初級過濾裝置,攔截大顆粒懸浮物與雜質,防止后續部件堵塞。樣品進入緩存池后,由液位傳感器控制停留時間,確保管路內充滿水樣且無氣泡,為后續處理提供穩定的樣品源。 二、預處理階段對樣品進行適應性處理 緩存池中的水樣經精密過濾組件進一步凈化,去除微小顆粒物,避免其干擾顯色反應或磨損精密部件。同時,溫度調節模塊將樣品溫度恒定在反應適宜范圍,消除溫度波動對試劑反應速率的影響。對于 pH 值敏感的檢測項目,系統會自動添加緩沖試劑調節水樣酸堿度,使其處于反應最佳區間,確保檢測條件的一致性。預處理后的水樣通過定量泵輸送至反應單元,完成從采樣到檢測的過渡。 三、試劑反應環節 反應單元接收定量水樣后,按預設程序啟動試劑加注系統,通過高精度蠕動泵將特定濃度的顯色劑、氧化劑或還原劑等試劑按比例注入反應池。試劑與水樣在攪拌裝置作用下充分混合,攪拌速率與時間根據反應特性設定,確保反應完全且均勻。部分參數需在恒溫條件下進行反應,反應池外圍的溫控模塊維持設定溫度,同時避免外界環境溫度干擾。反應過程中,系統實時監測反應池液位,防止溢液或量不足導致的檢測失敗。 四、檢測分析階段實現化學信號到電信號的轉換 反應完成后,反應液被輸送至檢測單元,根據參數類型采用相應檢測方式:光學類參數通過特定波長的光源照射反應液,光電傳感器接收透射光或散射光信號,轉化為吸光度或熒光強度;電極類參數則通過專用電極與反應液接觸,直接輸出電位或電流信號。檢測單元內置校準模塊,每次檢測前自動進行光路或電極基線校準,消除漂移影響。信號經放大與濾波處理后,傳輸至數據采集模塊進行量化分析。 五、數據處理與傳輸環節實現信息轉化與共享 數據采集模塊將檢測到的電信號與預設校準曲線比對,計算得到對應的水質參數濃度值,同時記錄檢測時間、環境溫度等輔助信息。系統對數據進行有效性判斷,剔除超出正常范圍的異常值,并通過內部算法進行平滑處理,降低隨機誤差。處理后的有效數據一方面存儲于本地數據庫,形成歷史記錄;另一方面通過無線通訊模塊實時上傳至遠程監控平臺,支持數據查詢、曲線展示與超標報警功能,實現監測信息的即時共享。 六、系統自維護流程保障長期穩定運行 每次檢測周期結束后,清洗模塊啟動,通過純水與專用清洗劑交替沖洗反應池、管路及檢測部件,去除殘留試劑與反應產物,防止交叉污染與結垢。試劑余量監測系統實時跟蹤各試劑瓶液位,當低于預警值時自動發出補給提示,避免因試劑耗盡導致監測中斷。設備狀態監控模塊持續檢測泵體、閥門、傳感器等關鍵部件的運行參數,出現異常時觸發報警并記錄故障信息,為維護提供精準指向。定期自動校準程序按設定周期啟動,通過標準溶液驗證檢測精度,自動修正校準曲線,確保系統長期運行的準確性。 水質自動監測微型站通過上述流程的自動化運行,實現了從水樣采集到數據上報的全流程無人值守,既能滿足高頻次監測需求,又能保證數據質量,為水質動態變化監控與污染預警提供可靠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