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桿式水質監測岸邊站的安裝需遵循標準化流程,從前期準備到最終調試形成完整閉環,通過科學操作確保設備布局合理、運行穩定,為水質監測提供可靠硬件支撐。 一、前期準備工作 前期準備工作是安裝的基礎環節。需完成選址勘察,確認安裝點位的地質條件、水位變化范圍及周邊環境,確保避開強水流、污染源及障礙物。根據設備參數與安裝要求,準備基礎施工材料(如混凝土、鋼筋)、安裝工具(如起重機、電焊機)及安全防護裝備(如安全帽、防滑鞋)。同時,核對設備組件清單,檢查傳感器、立桿、數據采集器等部件的完整性與完好性,提前進行通電測試,排除出廠故障。 二、基礎施工環節 基礎施工決定設備的穩定性,需嚴格按照設計規范執行。首先進行基坑開挖,深度與直徑依據立桿規格及地質情況確定,確保深入凍土層以下且滿足抗傾覆要求。基坑底部需夯實平整,必要時鋪設碎石墊層增強地基承載力。綁扎鋼筋骨架后支設模板,澆筑混凝土并振搗密實,預留立桿固定螺栓的安裝孔位,確保螺栓位置精準、垂直度達標。混凝土養護期間需做好防護,避免外力擾動,待強度達標后拆除模板,清理基礎表面雜物。 三、立桿與設備支架的安裝 立桿與設備支架的安裝需保證結構穩固。使用起重設備將立桿吊裝至基礎位置,調整垂直度后通過預埋螺栓固定,緊固螺母時采用對角均勻受力的方式,防止立桿變形。根據監測需求,在立桿不同高度安裝傳感器支架、太陽能板支架及防護欄,支架焊接或螺栓連接需牢固可靠,焊縫需做防腐處理。安裝過程中需實時測量水平度與垂直度,偏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確保設備受力均勻。 四、傳感器與輔助設備的安裝 傳感器與輔助設備的安裝需注重精度控制。水質傳感器需按照技術規范固定在水下支架上,保證探測面完全接觸水體且無遮擋,線纜接口需做防水密封處理,避免進水短路。氣象傳感器、數據采集器等設備安裝在立桿上部,確保監測范圍無遮擋,數據傳輸天線需朝向信號源方向,提升通信質量。太陽能電池板需調整至最佳傾角,最大化利用光照資源,蓄電池組安裝在防水箱內,避免受潮或高溫影響壽命。 五、布線與連接環節 布線與連接環節需保障系統集成性。設備線纜需分類整理,采用穿線管或線槽保護,沿立桿固定時避免過度彎曲或拉扯,接口處做好標識便于后期維護。電源線、信號線需分開布設,減少電磁干擾,接頭處采用專用連接器并進行絕緣密封。數據采集器與各傳感器、傳輸模塊的連接需嚴格遵循接線圖,確保正負極對應正確,通信協議匹配。完成布線后整理線纜冗余部分,固定在立桿內側避免隨風擺動造成磨損。 六、系統調試 系統調試是驗證安裝質量的關鍵步驟。通電前檢查電路連接的正確性與絕緣性,確保無短路或漏電風險。啟動設備后逐一測試各模塊功能,驗證傳感器數據采集的連續性與準確性,檢查數據傳輸鏈路是否通暢,確認遠程監控平臺能實時接收數據。測試立桿的抗風性能,通過模擬振動或觀察自然風力下的穩定性,排查結構松動隱患。調試過程中需記錄各項參數,對比設計標準,對偏差項進行針對性調整,直至所有指標達標。 六、收尾工作 收尾工作需兼顧安全性與美觀性。安裝完成后清理施工現場,移除施工廢棄物與多余材料,恢復周邊地貌。在立桿底部設置警示標識與防護圍欄,防止人為碰撞或誤入。整理安裝記錄與設備參數,形成書面檔案存檔,包括基礎施工圖紙、設備接線圖、調試報告等,為后期維護提供依據。最后進行全面檢查,確認所有部件安裝到位、功能正常,方可交付使用。 通過嚴格執行上述步驟,立桿式水質監測岸邊站可實現結構穩定、布局合理、性能可靠的安裝效果,為長期水質監測奠定堅實基礎,其安裝質量直接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與數據質量,需全程遵循規范,嚴控操作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