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桿式水質監測岸邊站在極端天氣下的防護需構建全流程應對體系,通過前期預防、實時應對及事后恢復的系統性措施,降低惡劣天氣對設備的損害,保障監測數據的連續性。 
一、極端天氣來臨前的預防性措施 需對岸邊站的結構穩定性進行全面檢查,加固立桿與基礎的連接部位,采用高強度螺栓緊固,必要時增加斜向支撐,提升整體抗風能力。檢查設備外殼的密封性能,更換老化的密封圈和防水膠條,確保配電箱、傳感器接口等部位達到防水等級要求,防止雨水滲入內部電路。對太陽能供電系統進行加固,調整光伏板的傾斜角度,避免強風導致組件移位,同時檢查蓄電池的固定裝置,防止震動造成電極脫落。 二、針對不同類型極端天氣需采取專項防護 遭遇強風天氣前,需收起易受風力影響的部件,對可調節的傳感器探頭進行角度調整,減少迎風面積。暴雨來臨前,清理岸邊站周邊的排水通道,確保雨水能快速排出,避免積水浸泡設備基礎;升高數據采集終端的安裝位置,防止水位上漲導致設備進水。雷電天氣前,檢查防雷接地系統的接地電阻,確保符合規范要求,斷開非必要的電源連接,啟用浪涌保護器,防止雷擊產生的過電壓損壞電路元件。 三、極端天氣期間的實時監控與應急響應不可或缺 通過遠程監控系統密切關注岸邊站的運行狀態,實時傳輸設備姿態、供電電壓等參數,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啟動應急程序。配備備用電源系統,在主電源中斷時自動切換,保障核心監測功能的持續運行。設置設備異常自動保護機制,當檢測到風速、水位等超出安全閾值時,自動切斷非必要負載,進入低功耗防護模式,減少設備運行風險。 四、極端天氣過后的檢查與恢復需及時徹底 全面檢查立桿結構是否存在變形、松動,若有部件損壞需立即更換,重新緊固所有連接點。清理設備表面的雜物和積水,檢查傳感器探頭的清潔度和完整性,必要時進行校準調試。對電路系統進行絕緣測試,檢測各模塊的運行狀態,更換受損的電子元件。檢查數據存儲與傳輸系統,恢復丟失或損壞的數據,確保監測記錄的連續性。 五、建立長效防護機制是提升抗風險能力的關鍵 定期開展極端天氣防護演練,完善應急預案,明確各環節的責任分工和操作流程。根據歷年極端天氣發生規律,制定設備維護周期,提前更換老化部件,增強設備的耐候性。采用模塊化設計的岸邊站結構,便于快速更換受損組件,縮短故障恢復時間。同時,結合氣象預警信息,建立提前響應機制,在極端天氣來臨前 24 小時完成所有防護準備工作。 通過上述多層級防護措施,可有效提升立桿式水質監測岸邊站在極端天氣下的生存能力,最大限度減少設備故障,保障水環境監測工作的穩定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