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氨氮傳感器的電解液是維持其電化學檢測性能的關鍵介質,長期使用后會因成分消耗或污染導致檢測精度下降,需定期更換以確保傳感器正常工作。更換過程需遵循規范流程,避免操作不當影響傳感器性能,核心步驟包括更換前準備、舊液處理、新液注入、密封檢查及校準驗證。 一、更換前的準備工作需全面細致 首先斷開傳感器與主機的連接,關閉供電電源,將傳感器從監測水體中取出,用柔軟潔凈的布擦拭外殼,去除表面附著的水跡與雜質。準備專用工具(如專用扳手、注射器、吸管)、新電解液(需與傳感器型號匹配,且在有效期內)、密封墊圈及防護用品(如手套、護目鏡)。檢查新電解液的外觀,確認無沉淀、渾濁或變色,若存在異常不得使用。準備廢液收集容器,用于盛裝廢棄電解液,避免隨意傾倒造成污染。操作環境需保持清潔干燥,避免灰塵進入傳感器內部。 二、舊電解液的處理需安全規范 旋開傳感器的電解液倉蓋,操作時避免用力過猛導致部件損壞。使用注射器或吸管緩慢抽出倉內的舊電解液,注意避免電解液濺出,若不慎接觸皮膚需立即用清水沖洗。完全抽出舊液后,用少量新電解液沖洗倉體 2-3 次,將殘留的雜質與老化成分帶出,沖洗液需一并收集至廢液容器中。觀察電解液倉內部是否有結晶、沉淀或異物,若有可用專用棉簽蘸取新電解液輕輕擦拭清理,確保倉內潔凈無殘留。 三、新電解液的注入需精準操作 將新電解液倒入潔凈的燒杯中,使用注射器抽取適量電解液,緩慢注入傳感器的電解液倉,避免注入過程中產生氣泡。注入量需符合傳感器說明書要求,通常以液面略低于倉口邊緣為宜,不宜過滿以防溢出。注入完成后,檢查倉內是否存在氣泡,若有氣泡需輕輕傾斜傳感器,促使氣泡上升至液面排出,必要時可使用注射器小心抽出氣泡。確保電解液完全浸潤內部電極,避免因接觸不充分影響檢測信號。 四、密封與安裝環節需保障嚴密性 更換新的密封墊圈(若墊圈老化或破損),確保墊圈安裝平整無褶皺。將電解液倉蓋對準接口,緩慢旋緊至規定扭矩,避免過松導致泄漏或過緊損壞螺紋。安裝完成后,用干凈的布擦拭傳感器表面,確保無電解液殘留。將傳感器重新連接至主機,檢查接口連接是否牢固,確認無誤后可進行下一步的校準操作。 五、更換后的校準驗證是確保性能的關鍵 接通傳感器電源,等待 30 分鐘使電解液與電極充分平衡。使用標準氨氮溶液進行零點校準和跨度校準,記錄校準數據,確保傳感器的響應值在允許誤差范圍內。若校準偏差較大,需檢查電解液注入是否規范、是否存在氣泡或密封不良等問題,必要時重新進行更換流程。校準合格后,將傳感器重新安裝至監測點位,記錄更換日期、電解液批次及校準結果,建立維護檔案,為后續更換周期提供參考依據。 通過嚴格執行上述步驟,可有效保障數字氨氮傳感器的檢測精度與穩定性,延長傳感器使用壽命,為氨氮濃度的在線監測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